北京文艺20231113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03月31日期 第07版:基层文联

马尾绣传人走进通州

本报讯 为加强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转化,通州区文联近日特邀全国人大代表宋水仙走进城市副中心进行非遗文化交流。
  宋水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人、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作为具有上千年纯手工技艺的水族马尾绣,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水仙来到九棵树文化产业园非遗项目重点企业、“文艺之家”——锦绸纪丝绸文化馆。她与苏绣传承人、工艺大师郭鑫共同交流、探讨了非遗技艺文化的发展,郭鑫也将盘扣艺术和旗袍服装服饰等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示。
  “为民族文化坚守的40年间,我走遍了水族地区的村村寨寨,收藏了上万件水族古老物品,建成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水族民间藏品展馆,并免费向外开放,使之成为了水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研究基地,也是展示和宣传水族文化及马尾绣的平台和窗口。”宋水仙说。宋水仙一直积极带领数万名水族妇女根据订单制作绣品,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更是为当地妇女姐妹开拓了一条走向美好生活的致富之路。
  “作为全国首家依托大型赛事服务需求落地的文化产业园区,我们旨在为入驻企业提供集办公、产品推介、人才培养、投融资、资源转化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全链条文创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孵化、培育更多独具韵味的优秀文化企业,发挥新时代文化传承人的作用,让一枝塔影、一条河流的故事汇进更多人心里,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九棵树文化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高原表示。
  “今后,我们要让通州与贵州的非遗文化手牵手,让副中心文化与水族地区文化相融合,使百姓感受并接纳水族马尾绣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共同创建美好生活。”通州区文联主席樊淑玲表示。
  近年来,通州区文联持续推进搭平台、聚人才、带队伍、增实力,不断打造新时代“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三型文联。组织“百名艺术家下基层”、成立北京市首个“运河岸边 影视小屋”、举行“纪念紫禁城600周年——从历史走向未来中国画名家大展”等活动,弘扬民族和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积极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利用各乡镇社区(村)文明实践站所,各界文艺家工作室、美术馆,建立“文艺之家”,并以此为平台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通州区文联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