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31113期 第版: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03月31日期 第01版:要闻

《纲要》在哪些方面为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文化发展和文化工作制定了宏伟规划,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纲要》第三十四章提出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一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和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等。
  二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等。
  三是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学习等。
  《纲要》第三十五章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中华文化传播推广和文明交流互鉴,更好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因此,《纲要》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行了规划。
  一是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提高文艺原创能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二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等。
  《纲要》第三十六章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绘制了宏伟蓝图,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第一,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等。 (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