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故事|季羡林先生拜年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4-02-18

 

季羡林先生拜年

 

  自从季羡林先生住进301医院,我心里就一直惦记着,但也不敢随便打扰。2003年2月,老人成功做了腿部的手术,术后情况非常好,我觉得心里踏实多了。不过后来,一直未得到他出院的消息,眼见都春节了,季先生还一直未回家,就又惴惴不安起来。

  春节前,终于忍不住给李玉洁先生打了手机,却被告知关机。

  大年初六,已是万家灯火时分,家里的电话突然唱起歌来。拿起来一“喂”,止不住惊喜万分:“哎呀,李先生!季先生好吗?给你们二位先生拜年呀!”

  电话里传来李先生朗润的声音:“先生很好。先生叫我给你打电话,有3件事:第一,祝你猴年吉祥!第二,问你身体如何?第三,看见你编的《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并且进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演讲,先生高兴极了,他说:‘告诉小蕙,其他的都是小事,重要的是她干的活儿。’”

  我的心跳一下子加快了,眼泪涌上眼眶。没想到季先生在医院里养着病,还想着我这个小人物,还关怀得这么具体!遂声音哽咽着,一迭声问季先生的近况。

  李玉洁先生朗声说:“先生没出院,是有诸多因素。”

  李先生接着介绍道:“现在先生每天依然起早,看书、看报、写文章、写日记,一切都和在家里一样。就是对锻炼有点‘懒惰’,他是舍不得时间。先生的心态就更好了,每天都谈笑风生的,说自己是一块老表,经过擦油泥,修理小毛病,又可以走一段日子了。”

  多么熟悉的语言啊,对,这正是季先生的一贯风格!我想起上次,2003 年8月30日,也是季先生叫李先生打来电话。当时李先生是这样介绍季先生手术前后情况的:“90多岁的人动大手术,全身吊着,还笑着问我们都哭丧着脸干什么?我们当然笑不起来,他就说:‘我已经超额了,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见我们还不放松,就又说:‘你们何必为它双损失,一个(身体)损失就够了,不能叫心理上再有损失。’手术以后,先生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皱着眉头,我们以为他难受,谁知他一开口,说的全是保护环境、国际关系、美伊战争、中国的发展、21世纪的世界局势等。他对很多问题都有超前性和预见性,而且都说得很对,比如20多年前就讲到环境保护问题,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来把先生的日记公布出来,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有好多深刻之处呀。”

  我无比敬佩地说:“季先生的心胸真宽广呀,在病床上,还这么国事、天下事的。”

  李先生说:“先生老说,‘境界要自己摆好’。”

  “境界”,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最在乎的词。我所了解的季羡林先生,一直视境界高于生命,他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人哪,有几人敢说自己是一辈子始终如一?

  这时,李先生突然对我说:“小蕙,你等着,我让先生跟你说话。”

  我握着听筒,大气不敢出,期待着。一会儿,果然传来季先生那熟悉的声音:“小蕙,给你拜年。”声音清朗,依然是他特有的纯净与平和、长者的宽厚和慈祥、智者的从容不迫,还有君子的坦然和待人以诚。

  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要知道,对面是当代中国的学界泰斗,我怎么担待得起啊!不过,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季先生自己在病中,还特意嘱咐我要注意两条:“一是身体,有了身体才能工作,要自己疼自己;二是多补充自己,多有点收入。”我知道,当然不是收入金钱,而是养生、修性、增加知识、培养境界……

  现在,我亦同样知道,此番季先生的拜年,不是对我个人而言,而是对中国知识界说的,是对广大读者说的,是对一切关心他、爱戴他、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再出成就的人说的。

  我就像来到季先生身边一样,毕恭毕敬站起来,代表大家,向这位中国文化界的旗帜,致谢!致——敬!

  作者:韩小蕙

 

  季羡林(1911年8月—2009年7月),男,中共党员。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专著《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等,精通英语、德语、阿拉伯语、梵语、吐火罗语等多种语言,译著《优哩婆湿》《沙恭达罗》《罗摩衍那》等。2006年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同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