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关闭本页]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网      作者:《奥运经济与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发布时间:2006-08-15

  1、建立首都文化产业协会,统一规划和指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围绕“人文奥运”,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机构,有效组织北京市辖区内的各种文化资源,统筹协调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文化建设行为,综合开发文化资源的价值,有利于形成中央和地方共建首都文化中心的大格局。而建立首都文化产业协会,及时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脉搏,提供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加强文化产业的行业指导,是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文化产业协会的主要功能是设立为文化发展服务的窗口和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系统,为中外企业和个人的文化投资、文化经营、文化消费提供服务。

  2、加大文化经济政策和法规的工作力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继续实行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的办法和发展电影事业的有关经济政策,要加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加紧研究制定适应入世后的文化经济政策和法规。比如,允许广播影视业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本重组、兼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和法制环境的完善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保障。要积极讨论制定有关法规,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规范文化市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扶植文化产业发展。
  1995年,北京市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4〕089号文件精神,建立了北京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截止2001年6月,该专项资金投入7亿多元,支持项目240多个,支持了中华世纪坛、西单图书大厦、北京日报印务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及文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戏剧《风雨同仁堂》、图书《红蚂蚁自然丛书》等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组织了北京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做现代文明北京人双休日行动计划等大型宣传文化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01年底,北京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116亿元,占北京GDP的4.1%。为了更好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亟需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运作,以合资、参股等形式投入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文艺演出的运作和谋划、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从而达到文化产业基金和文化事业基金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北京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4、增加具有跨市场适应度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外地外国的文化市场往往有不同于北京的商业要求和消费习惯,在成熟的商品制度国家更有苛刻严格的检验标准。历史证明,直接利用本地市场上的商品或服务开展跨文化的贸易活动成功率很低。因此适应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的需要,首都文化产业要树立专业设计、为不同市场开展定制改造业务的意识。尤其在出版物、工艺品、纪念品、旅游商品、表演台目、节目和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等,都要从目标市场消费者的角度增加有利条件,减少设置障碍、甚至自毁形象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特色突出,内容精选,质量上乘,配以双语或多语的说明,包装讲究,有富于魅力的宣传介绍等等。
  伴随奥运会临近,国内外对北京的关注将升温,及时推出满足不同消费市场需求的系列化北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非常重要。关于北京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面貌的出版物当是首选系列。丰富优秀的文化内容,应通过纸介、磁性材料、塑料等多种载体,用国际规范武装起来,沿市场渠道源源不断供应国内外市场,用当地人习惯的方式展示文化名城北京。纪念品、小礼品应该是快速跟进的第二梯队,它们是北京风貌的情调化,特色文化的商品化。

  5、支持鼓励现有文化产业集团和社会科学机构设立原创文化基地。
  学习“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形式,鼓励文化产业集团等单位设立以竞争的态度研究文化经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创作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经营管理模式、文化企业科学化业务流程的原创基地,这是攀登东方文化制高点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政府还是文化产业集团,对原创基地在资本投入、人才吸引、机制配备等方面都应有中长期眼光,有可持续的支持力度。争取在2006年奥运文化经济磨合期时,能够有一批开发成果问世,使文化产业各行业如出版业、影视广播业、表演业、文化品生产业等等得到内容产业的强力支持。到 2008年时初步形成文化经济领域中研究一代,生产一代,营销一代的梯队循环。使首都文化因为有一批原创基地而出现上游产业环节的强势,进入配置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市场、文化资源的境界,在引领东方经典文化,大众娱乐文化,社会时尚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6、加快文化产品供应枢纽建设速度,铺设分布国内国际主要目标市场的经销网络。
  WTO和奥运经济都向首都文化经济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行动任务。而要真正规模化地“走出去”,保持10万个以上品种,有适度单品数量的文化产品物流仓储枢纽是必要的硬件条件。兴起于本地消费,扩展于外地、外国消费,对上是数千家生产制作者,对下是数万个销售网点,进一步还会有境外目标市场的供应,现实和将来的需要使供应枢纽地位日显重要,该机构与首都文化资源信息系统相连,有现代网络设备支持的后台定单处理系统;有针对目标市场的习惯和规则,对文化产品进行加工装潢的车间;有高标准物流配送的能力。供应枢纽既是对上游和下游产业的服务机构,又是令文化产品提高适销性、实现增值的产业部门。

  7、用功能区和传统文化项目扩大文化消费接纳容量。
  北京要让尽量多的区域享受奥运商机,通过吸引外来消费获得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要突破单体企业、局部景点、简单观光的思想局限,用文化厚度延长外来消费群体的消费时间,全面加大文化的增值服务。功能区就是将同类多品种聚集交应作为手段,开发某种专题体验的品牌去处。如大学生运动会期间秀水街和红桥市场的购物,潘家园的访古一样。用传统文化项目和相关文化消费设施来建设功能区域,这实际是产业区、经济区、经济开发区的文化经济新形式。
  精选对场地和器械要求低,规则简单,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民间体育项目,如蹴鞠、毽球等。让过去多见诸传说、文献、图片的历史体育真实再现,供人欣赏、参与、体验。利用幸存下来的许多会馆,或者集中展示反映各省市历史文化的事件、人物、实物,形成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长期荟萃京城的区域;或以百年中西文化在京城的交流历史为背景,开设数十个行业博物馆,将早年的报馆,民国初期在南城兴起的中国话剧、电影,几代印刷设备等展示出来。可以利用旧有剧场的字号,新辟剧场街,迎合东方文化探索的专题和深入发展的文化旅游,汇集中国民间表演形式和剧目,组织外国民间表演形式和剧目,召开相关国际活动,举办假日多元文化行进表演等。上述单位可以在京为兴趣者和专业者服务,在外地和外国表现中国文化,以此收获文化经济利润。

  8、用奥运筹办过程的政府宣传经费和文化采购经费培育优势文化企业。
  优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企业是产生强势文化产业的支撑要素。应该用相对优越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市场的方式培育北京文化经济中的企业优势。其中重要的方法就是在奥运筹办过程中,巧用政府因为年节、外交、会议等必须要支付的文化采购经费,举办奥运宣传活动而计划的宣传经费,通过公平竞争选择和支持一批新型的文化企业,使一批产品、服务项目强大起来。用“政府定单”的形式让优秀者走上快速成长的道路,逐步具备在奥运会之后,代表首都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到真正的国内外市场上搏击风雨的力量。

  9、加紧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理论人才本身也是文化产业人才的一部分。新世纪,北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出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启动了文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十五”文化建设发展纲要提出启动新闻人才百人工程,举办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培训班,在对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的基础上,为文化产业培养百名经理型人才。北京成功申奥后,针对奥运会对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精心组织文化产业的高级论坛,举办高级文化产业研究班,加紧构建文化产业教材体系,在高校开设文化产业专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大批适合新形势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

  10、切实加强文化市场调研,为文化产业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调研是把握市场的重要手段,要把调研放在事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调研的开展上,不仅要把握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还要兼顾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国内动态,更要了解国际发展。趋势。要注意吸引多学科的人才参与调研,要注意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调研,力求提供具有启发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利用文化单位内设的研究部门进行调研,也要采取国际通行做法,以公开招标或委托社会机构和组织进行专题研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要组织国际性的研讨会、座谈会,邀请国内外文化部门、文化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积极搜集最新情况,为准确预测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课题主持人:宋贵伦
  执笔人:王祥武 陈 冬 沈望舒 陈建文 潘向东 孔建华


分享到: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