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聚焦文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北京市文联调研组赴房山区展开调研

[关闭本页] 来源:京艺苑      发布时间:2023-07-14

  7月6日至7日,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带队赴房山区开展“文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主题调研,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房山区文联名誉主席、区作协主席史长义,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郝金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武玉章,作家代表周晓枫、文珍、温亚军等一行随同调研。活动期间,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三届“行走北京”社会实践活动同期启动。


北京老舍文学院2023“行走北京”活动同步启动

  调研组走进被纳入“北京市农民增收典型案例”的西太平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王家磨村等村镇,进入美丽庭院、废旧物品艺术化循环利用家庭、旧房改造示范户等农户,与村民进行亲切交流,了解村民在党组织带领下追求创新美、文化美等“四美”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的故事,以及由畜牧业转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经历及困惑。


走访王家磨村“美丽庭院”示范户


走访王家磨村“美丽庭院”示范户


调研西太平村开展文旅转型发展情况

  紧张的现场调研结束后,在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召开北京市文联“文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会议由田鹏主持。会上,调研组首先听取了房山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作协、大石窝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就“房山区文化的整体形象”“房山区文艺发展的六个特点”“房山区文化强区与三级文联全覆盖模式”“王家磨村村民共建共治美丽乡村经验”等做情况介绍。随后,与会人员就“房山区文艺发展与乡村振兴”“文艺如何融入百姓生活”等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

  陈宁表示,市文联艺术家与房山交流密切。这次房山之行,不仅亲身感受到房山人文资源丰厚,文化土壤丰富,听到了乡村转型发展背后的艰辛故事,看到了这里有一批人和他们身上特有的、对文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执着精神。王家磨村的美不是一次性打造的,而是在全体村民的参与下由点点花开变成的美丽家园,“废酒瓶变身艺术品”不仅能美化庭院,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他们的融合创新经验和成果,证明艺术实践可以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的历史文化、技艺传承及自然资源景观美起来、活起来,达到以文艺赋能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为文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实践。市文联将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为大家解难题、办实事,让文艺点亮乡村,让艺术服务人民,更好推动乡村振兴。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

  田鹏以江西芙蓉镇的发展为例,提出了文艺赋能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他指出,房山区丰厚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资源,为文学艺术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肥沃的土壤。要进一步倡导文艺家走进乡村、体验生活、联系人民群众,创作更多反映新时代伟大变革、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武玉章


房山区文联名誉主席、区作协主席史长义


房山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郝金英


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

  武玉章代表区委宣传部欢迎调研组的到来,他从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角度描述了房山区独特的文旅资源,希望市文联组织文艺家扎根房山,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史长义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等角度,介绍了房山区文艺发展实现“两个历史性转变”的经验和思路。郝金英提出,区文联将以文艺赋能基层治理为目标,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的工作思路,重点推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正能量。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


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文珍

  周晓枫从自身经历谈起,她表示,写作者如果不走进乡村,文字就会缺乏泥土的力量、稻谷的力量,这次零距离接触房山,愿意为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文珍怀着一颗好奇心来到房山,这两天最打动她内心的,是普通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用双手创造美丽庭院的决心和能力。温亚军、陈楫宝、叶晓、周卫民表示,受到“文化进乡”和“文化在乡”的启发,感到驻点开展精品创作必要性,并提出文学赋能要因地制宜,把精彩的京西文化融入作品。

  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任建新,区文联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杨春彦,区文联兼职副主席、区作协常务副主席陈玉泉,大石窝镇党委副书记董刚等也分别讲述了创建房山文学品牌、文旅融合的设计规划、大石窝镇历史沿革与文艺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与设想。大家纷纷表示,美丽乡村离不开文化建设,北京作家和文艺工作者勇当新时代“执笔者”,奋力书写北京文艺新篇章,为首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010)66048572 电子邮箱:beijingwenlianwang@126.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95号 邮编:100031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2013-2020 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